浙师大非洲研究院中非学者积极评价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

来源:直通非洲 发布:2021-12-06 23:26

为解读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精神、落实会议成果,研判中非合作新形势、新思路、新举措,助力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近日,浙师大非洲研究院举办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精神研讨会,30多名中非学者、师生线上线下参与研讨。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院长徐薇主持会议。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鸿武作开幕致辞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鸿武作开幕致辞。刘鸿武强调,自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经过双方20多年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进,中非合作目前已经步入到全方位、宽领域、立体化的阶段,中非合作论坛本身也已成为国际对非合作的模板。中非合作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完善。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提出的“九项工程”再次表明,在中非关系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中非双方都能登高远望,找到中非合作新的契合点和增长点,推动中非关系实现新跨越。


01

非洲国家高度评价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成果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前南非驻外大使格特发表题为《从非洲角度解读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会议》的讲话,格特大使高度肯定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的会议成效。他说,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得到了非洲国家和人民的热烈赞赏,会议成果也得到了与会非洲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如塞内加尔总统萨勒认为“20年来,中非合作论坛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了富有成效合作,中方实施的一系列对非务实合作举措完全契合非洲发展需要,受到非洲各国普遍欢迎”;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大力赞扬《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称赞中非合作论坛已成为双方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增强非洲话语权的重要平台。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副部长出席了达喀尔会议,赞赏中国的发展模式,十分期待中国帮助非洲大陆实现《2063年议程》及其合作项目,中国是值得信任且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期待中国继续支持非洲建立一个“更好的非洲”。格特说,“在中非双方的坚定承诺和支持下,中非合作论坛作为集体对话平台和务实合作机制的作用、影响和凝聚力将不断增强,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前马里驻外使馆参赞约罗在作了题为《对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成果和中非领导人讲话的理解和评论》的发言,约罗认为《新时期的中非合作》系统总结了新时代中非合作的务实历程,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南南合作前景,对西方国家,特别是以美国、法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和中非合作毫无根据的指控作出了有力的回应。尽管西方国家炮制“债务危机”等言论来指责中国对非合作,但非洲始终清楚谁是非洲值得信赖的朋友。“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至少八次提到了‘朋友,真挚的友谊’,中国对非洲的帮助和友好,不仅体现在用词方面,更是体现在行动中。比如,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向非洲再次援助10亿剂疫苗,其中6亿剂为无偿援助,4亿剂以中方企业与有关非洲国家联合生产等方式提供。塞内加尔总统萨勒说‘患难见真情’,这代表了大部分非洲人民的心声。”约罗说。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非洲法语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罗德里格指出,从 2015 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的“十大合作计划”到 2018 年论坛北京峰会的“八大行动”“五不原则”再到今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的“九项工程”、4点主张,中国用实际行动明确表示了支持非洲国家的良好意图和坚定决心。针对会议上中非双方提出的“坚持团结抗疫”“维护公平正义”等4点主张,罗德里格认为中非学者应该更加关注中非的紧急需求和民众期待,同时关注国际舆论,为新时代中非合作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02

中非合作在坚守中变革,呈现六大新思路


“从‘八大行动’到‘九大工程’,体现了中非合作的坚守与变革,也是中非合作的提质升级。”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尼日利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严说。她认为,新时代中非合作项目单纯从数字看,可能有变少的现象,背后则是中非合作的项目清单更明晰、项目质量更高,中非合作从量走向质,从单个项目走向综合联动的提质升级发展。王严还指出,企业将成为新时代中非合作的主要参与者,在政策的指引下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非洲进行经济活动的同时,为非洲的脱贫事业贡献力量。同时,王严还表示,对非投资要注重“示范”项目的建设,将中国经验分享给非洲,因地制宜助力非洲经济发展。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非洲安全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立博士认为,中非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站在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新起点上,从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会议成果看,新时代中非合作呈现出六点新思路:

一是中非合作更加突出“实在”。从“十大合作计划”到“八大行动”再到“九大工程”,中非合作越来越“实”。

二是中非合作更加突出“设计”。本届论坛会议审议通过了四份成果文件,明确了中非合作在未来的发展目标和行动路径。

三是中非合作更加突出“精准”。将卫生健康工程放在第一位,针对非洲国家疫苗获取和接种率普遍偏低,给非洲国家抗击疫情和人民生命健康带来严峻挑战,精准施援。

四是中非合作更加突出“互动”。比如,在贸易促进工程中,提出中国将为非洲农产品输华建立绿色通道,力争未来3年从非洲进口总额达到3000亿美元具体举措,鼓励将非洲的农产品引进中国。

五是中非合作更加突出“多方”。会议强调了中非合作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平台,同时鼓励中非企业、民间机构发挥更积极作用。

六是中非合作更加突出“创新”。在传统经贸合作方式、渠道受阻的情况下,中非之间开拓创新,在数字经济、卫生健康等新兴领域打造增长点,电商、云抗疫取得积极成果。


03

绿色发展是中非合作新的增长点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博士生导师王珩教授作题为《加强气候变化合作 推动中非绿色发展》的发言,从绿色发展的角度对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成果《中非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宣言》和《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进行了解读。她认为,坚持绿色发展是中非合作的重要理念,南南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候外交、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面对严峻气候变化危机的共同挑战,王珩指出,中非气候变化合作很有可能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她建议:

一要完善顶层设计。出台中非生物多样性合作优先政策,设立合作委员会,协调沟通政策,出台政策方案体系;

二要强化政策执行。重点深化能源领域、林业和废物管理方面的合作;

三要拓展合作方式。以数字化统筹,整合国家、机构和领域各方面资源,提高资金资源使用效益。

四要推进协同创新。坚持绿色发展,采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系列举措,帮助发展中国家加速绿色低碳转型,提前评估中非合作项目的环境影响风险,并明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当地生态保护的责任归属。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东非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和丹博士同样强调了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领域中非合作的重要性。她指出,非洲的环境与气候危机问题居于首位,远远超过安全、政治、经济等危机。环境危机成为持续性贫困的主要原因,由于气候原因,洪水和干旱问题带来了更多的冲突与内乱,比如,饥荒带来的游民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等。“西方国家仅仅渴求非洲的自然资源,但对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带来的环境问题视而不见,甚至将其归结于发展国家自身。”非洲希望其他国家可以帮助非洲开发清洁能源。“非洲的声音正在被中国听见”,中国可以和非洲国家一起合作,开产清洁能源,实现绿色发展。


04

中非高质量合作的重要领域和着力点


尼日利亚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部执行主任、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乌比认为,共同利益是中非命运休戚与共的最大着力点。针对非洲长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阻碍非洲发展的绊脚石,《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合作规划了“九项工程”,而这些就是中非双方的共同利益。乌比说“中非命运共同体只有通过真诚践行才能实现,这不是悲观,而是因为作出承诺是一回事,履行诺言是另一回事。”乌比进一步提出了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务实合作:

一是构建没有COVID-19的共同未来。非洲经济在COVID-19大流行形势下遭受了巨大损失,除了疫苗之外,非洲还需要通过中国多年来承诺的知识共享来转让知识技术,以帮助非洲国家抗击Covid-19疫情的危害。知识共享尤其是生命科学方面的知识共享,会推动非洲医学自主发展,保障非洲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二是鼓励中国企业在非洲建厂,离岸和外包到非洲,同时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特殊条件,使尼日利亚人、非洲人和想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人都能获得非洲银行部门的支持准入。“仅发展商品贸易不能为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保障。”乌比说。

三是非洲期待中国帮助非洲建成基于科技进步的工业化体系。

四是增加中非合作项目的开放透明度,以及双方合作项目的准入门槛和建设标准。

浙师大双龙学者、非洲研究院周倩教授在题为《中非合作论坛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面向未来》的发言中认为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机制支撑,她指出中非共建“一带一路”需要在四个方面获得重点突破:一是创新数字合作,夯实数字化发展的基础,搭建数字化发展平台,实现数字化的经济产出,提高数字教育水平,筑牢数字安全屏障;二是实施绿色发展,打造绿色“一带一路”;三是加快中非自贸区建设,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中非自贸区;四是提升中非医疗合作,实施教育强医计划,进行医疗相互认证制度建设,支持非洲医疗企业本地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等。


05

青年学者应当为构建原创性的知识体系作出积极努力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林晨从青年学者的角度,谈了对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及此次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的三点体会。她认为,首先中非合作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历史精神的必然选择,也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类文明史发展逻辑;其次中非合作关系以发展振兴的合作为特征,契合今日广大发展中国家需解答的核心命题,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最后中非发展合作的实践已走在理论研究的前面,要求新的理论解释工具,对相关领域的知识、理念与方法进行变革创新。“当代中非学者需积极关注中非发展合作实际进程,研究新时代下如何高水平建设中非命运共同体,形成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为新时代的中非合作提供新视野、创设新概念、构建新话语,这是我们青年一代的使命。”林晨说。


线下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王颖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出现了许多动人情、暖人心的词语,对非洲人民发出了亲切的问候并提出未来三年中非合作的行动计划,体现了他对非洲人民真挚的关心和对中非友谊与合作高度的重视,又一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铁肩担道、实干笃行的大国风范,彰显了大国领袖有情有义、可亲可敬的人格魅力,传达了与非洲人民共话情谊、携手前行的温暖力量,让人听后,打从心里暖暖的。作为非洲研究的新生力量,青年学者应当积极回应时代之需,用实际行动为中非合作添砖加瓦。(来源: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附件:

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处2004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38296号-17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3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 邮编:100701 电话:86-10-65962810,86-10-6596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