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中非和谐友好!对话画作登上中国空间站的3名非洲青少年

来源:南都即时 发布:2023-06-09 22:52

非洲青少年的画作已随神舟十六号航天员登上中国空间站。


今年3月,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驻非洲使领馆,共同举办了非洲青少年“我的梦想”主题绘画作品大赛,最终50幅作品脱颖而出。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曾表示,非洲青少年们用画笔和颜料生动表达了对中非合作、和平发展、人类进步、幸福生活的憧憬,这些都是中非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真实写照。


近日,南都、N视频记者对话三位获“天和奖”的非洲青年。阿尔及利亚青年哈吉尔·哈姆达什将中国凤冠融入画中,津巴布韦少年霍普·马菲科通过画笔展现非洲公共空间的设计美学,尼日利亚青年丹尼亚以圆为主要元素用画笔“圆”中非航天梦……他们向南都记者介绍这些精美画作中的中非元素,以及对中国与中国航天事业的认识。


非洲青年用画笔“圆”航天梦


本次大赛中,有10位非洲青少年获得一等奖“天和奖”。尼日利亚青年丹尼亚的作品《共同的期待》、阿尔及利亚青年哈吉尔·哈姆达什的《太空中的Hajitik Majitk》、津巴布韦少年霍普·马菲科的《非洲最好的室内设计建筑师之一》荣获一等奖“天和奖”。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3名航天员乘组顺利入驻“天宫”。他们带着荣获“天和奖”的10个非洲国家青少年的优秀作品,将在中国空间站首次展示国际绘画作品。


“我简直不敢相信,像在做梦一样!”丹尼亚对南都记者说,自己喜欢通过绘画讲故事,并一直尝试用不同风格、不同媒介作画。


尼日利亚青少年丹尼亚。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供图


他告诉南都记者,为讲好故事、充分发挥想象力,他需要一个能充分展示和交流的大舞台。而这次比赛正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当得知作品被送往中国空间站展示,丹尼亚非常激动。在他看来,自己的作品不仅能展示给尼日利亚人,还能在中国空间站展示,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

丹尼亚作品《共同的期待》。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供图


为展现中尼两国间的共通之处,丹尼亚在画里使用了大量的非洲图案和中国符号。此外,他还将圆形作为主要元素,来展现和谐与友好。


“圆没有边缘,不间断地、周而复始地转。我把两国国旗画在一个圆里来表现这一点,我还用带有不同图案和纹理的圆来表现非洲青少年的梦想、多样性和创造力。”据他介绍,画作中只画一个人物,也是为体现非洲青少年的团结一致,以及中尼两国同心协力在每个孩子心中种下航天梦的种子。

马菲科作品《非洲最好的室内设计建筑师之一》。中津交流中心供图


“这幅画用了与非洲有关的颜色,比如画作中大面积的暖绿色与红色、黄色的斑点,这是为了让画作贴近家庭,让观众感受到其中的非洲民族风情。”马菲科告诉南都记者,她将非洲公共空间的设计美学引入自己的画作,希望通过这幅画展现自己的想象力。


哈姆达什的作品标题灵感则来自于阿尔及利亚传统解迷游戏“Hajitik Majitk”,体现了太空旅行如同寻找谜语的答案一般充满未知和期待。受梵高作品《星夜》的影响,她描绘出一幅非洲女性沉浸在想象旋风之中的画面,并结合飞翔的和平鸽,表达出非洲青年对探索宇宙的渴望和对和平的热爱。

哈姆达什作品《太空中的Hajitik Majitk》。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馆供图


“我从小就对天文学和太空很感兴趣。这次比赛机会对我来说是无价的,比赛主题公布后我就决定参加,以对太空旅行的憧憬和太空旅行的神秘为灵感创作了这幅画。” 哈姆达什告诉南都记者,画中女性的肤色和各种瑰丽的色彩象征着非洲,画中女性的皇冠是中国的“凤冠”,代表着中国文化。


在中国空间站播下梦想的种子


“这是我从未想过的事。” 得知自己的画作能上太空,马菲科既兴奋又感激。


5月29日,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乘组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谈到在中国空间站首次展示国际绘画作品,景海鹏表示,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共同梦想,不分种族、不分年龄、不分地域,愿与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携手绘就更加美好的蓝图。


景海鹏说,这次有幸把孩子们最美好的青春、最美好的友谊、最美好的梦想带上太空,在中国空间站播下科学、梦想和友谊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航天员还祝愿非洲孩子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要奔向心中的星辰大海。



阿尔及利亚青年哈吉尔·哈姆达什。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馆供图


得知自己的画作将与中国宇航员一起在太空遨游,哈姆达什既感动又高兴。她对中国航天事业充满信心。“中国航天已经取得诸多成就,我相信,中国航天事业定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或许哪天人们还能去月球旅行,进一步探索广阔的宇宙。”


“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一直在大步前进,并计划带着其他国家一起前进。我认为他们很了不起。中国人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超级英雄’。”虽然还未去过中国,但丹尼亚在学校学到了很多有关中国的知识。他告诉南都记者,学校的“中国之角”里有大量中文书籍,且经常开展中国文化活动。此外,他还经常上网了解中国的情况。


“中国是一片充满梦想和可能性的土地,我也可以在这里实现我的梦想。”丹尼亚向南都记者表示,希望未来前往中国攻读硕士,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中国是一个你可以找到任何问题答案的地方,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也是我的灵感来源。中国是人文主义的典范。”哈姆达什的想法与丹尼亚不谋而合,她渴望在中国学习艺术,为画作增添更多色彩、增加更多阿尔及利亚和中国的文化元素。她还对中国哲学很感兴趣,在她看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明是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每个人都渴望了解中国。

津巴布韦少年霍普·马菲科。中津交流中心供图


马菲科往往通过电影和艺术品了解中国,中国艺术品背后的故事总是让她感到好奇,尤其是中国瓷器上柳叶纹背后的故事。“中国的山水之美令我惊叹。如果有机会去中国,我一定要好好看看世界闻名的珠穆朗玛峰。”和丹尼亚一样,她也想来中国留学。


“绘画对我来说是自然而然的,它是我内心的一种语言。”丹尼亚是一名孤儿,多年来坚强地独自生活着。此次获奖,丹尼亚也想鼓励其他参赛者继续精进绘画技巧。“小小的开始不应该被低估。所有的参赛者都应该继续提高自己的艺术技能。我很感激自己的作品能有机会在外面讲述故事、传递想法、鼓励他人。”(来源:南都即时)


附件:

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处2004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38296号-17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3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 邮编:100701 电话:86-10-65962810,86-10-6596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