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续行动落实情况

来源: 发布:2009-11-10 17:01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三年来,中非双方认真执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积极落实北京峰会各项后续行动,特别是中国政府加强对非务实合作8项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中非合作领域更加宽广、基础更加扎实、前景更加广阔。

  一、政治与地区和平安全

  (一)高层交往

  中非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更加稳固。北京峰会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等国家领导人共访问了36个非洲国家。非方有36位总统、副总统、总理、议长访华。中非领导人还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频繁开展双边会晤。

  (二)外交磋商与对话

  根据中非领导人在北京峰会上达成的共识,2007年9月,中非外长在联大会议期间举行了首次政治磋商,正式启动了论坛框架下中非外长级定期政治对话机制,为中非加强集体政治对话、就重大问题进行沟通和协调开辟了新的途径。

  中国外长坚持每年首访非洲的传统,北京峰会后共访问了埃及、南非、卢旺达、几内亚比绍、马拉维、厄立特里亚、赞比亚等16个非洲国家,突尼斯、布隆迪、埃塞俄比亚、赤道几内亚、佛得角、马里、科特迪瓦、尼日尔、中非等15个非洲国家外长访华。

  中国已与28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部政治磋商或战略对话机制。北京峰会后,除外长互访外,中国与肯尼亚、乌干达、纳米比亚、博茨瓦纳、马拉维、苏丹、利比亚、摩洛哥、埃及、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11国举行了外交部磋商,与南非、尼日利亚举行了战略对话。

  (三)议会、政党、地方政府合作

  北京峰会后,中国全国人大共有20个代表团访非,非洲国家21个议会代表团访华。目前,中国全国人大与埃及人民议会和南非国民议会建立了定期交流机制并开展了活动,中国已与18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双边议会友好小组。

  2008年5月,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委邀请11个非洲国家议会对华友好小组部分成员赴华考察访问,开启了论坛框架下中非议会多边交流的先河。这些交往与合作为增强双方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推动中非关系全面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共产党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基础上开展与非洲国家的党际交流。北京峰会后,中方共派出25个代表团或小组访问非洲,接待67个非洲国家政党代表团访华。

  中国和非洲国家新建24对友好省州或友好城市,中非友省和友城总数达到98对。中方举办了4次中非友好城市暨地方政府合作研讨会,建立了非洲驻华使节赴中国地方省市巡讲机制,并已邀请三批驻华使节赴中国6个地方省市开展活动,为增进中非地方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

  (四)领事和司法合作

  北京峰会后,中方与肯尼亚、埃及、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建立了双边领事磋商机制,与上述国家及南非举行了8轮双边领事磋商。中方邀请多个非洲国家的高级警官赴华参加研修班,双方执法部门加强了在打击跨国犯罪、出入境管理、维护各自公民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合作。

  (五)国际事务和重大问题上的合作

  中非双方继续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在发展、人权、联合国改革、多哈回合谈判、气候变化、国际机构职位竞选等问题上加强协调,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力量和话语权,有力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中国一如既往地为维护非洲利益、促进非洲发展仗义执言,在联合国、G20峰会、G8+5领导人对话会等场合,旗帜鲜明地支持非洲的合理主张和正义立场,积极呼吁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重视非洲发展,切实兑现各项援非承诺。

  非洲国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在涉台、涉藏、涉疆等重大问题上坚定支持中方立场。非洲国家政府和人民还以各种方式积极支持中国抗震救灾、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海世界博览会。中方对上述友好支持深表赞赏和感谢。

  (六)中国与非洲联盟和非洲次地区组织的合作

  中国与非盟关系进一步加强。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访问了非盟总部,非盟委员会主席让?平两次访华。中国—非盟战略对话机制已正式启动并成功举行两轮对话。中国政府援建的非盟会议中心已正式开工并进展顺利。中方继续向非盟提供捐赠,支持其机构建设和开展维和行动。

  中国同“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及非洲次区域组织积极开展合作。中方资助“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在部分非洲国家开展的培训项目顺利实施。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东非共同体代表团成功访华。中方同西共体成功举办了“中国—西共体经贸论坛”、“中非现代农业合作项目洽谈会”等活动。

  (七)和平与安全领域合作

  中方积极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北京峰会后,中方累计向非洲派遣维和官兵和警察6281人次,目前有1629名中国官兵和警察在非洲6个联合国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中方积极支持有关国家战后重建事业,加强了与其在联合国建设和平委员会的合作。

  为支持非洲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努力,中国政府任命了非洲事务特别代表,积极参与苏丹达尔富尔等事关非洲和平安全问题的解决,就有关问题加强同非方的沟通和协调。

  为打击索马里海盗、维护非洲海域安全,自2009年1月起,中方先后派遣四批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已成功护航100多批船舶。

  二、经济领域

  (一)磋商与合作机制

  中非双方重视从政府层面加强对经贸合作的规划、指导和协调,促进双方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北京峰会后,中国与塞内加尔、马里、佛得角、几内亚比绍、马拉维建立了双边经贸联(混)委会机制,与苏丹、阿尔及利亚、赤道几内亚、刚果(金)、刚果(布)、莫桑比克等22个非洲国家召开了双边经贸联(混)委会。

  (二)投资与企业合作

  中国对非投资稳步增长,领域不断拓宽。北京峰会后,中国与马里、塞舌尔签署了投资保护协定,与非洲国家签署的投资保护协定累计已达31项。2008年,中国企业对非直接投资流量54.9亿美元,截至2008年底对非直接投资存量78.1亿美元。2009年1至6月,中国非金融类对非直接投资5.52亿美元。

  中国—非洲联合工商会积极开展活动,于2007年5月在埃及举行中非企业合作大会,500多名中非企业家参加。2008年4月,“中非民间投资论坛”在坦桑尼亚举行,中非300多名代表就加强中国和非洲民营企业间合作等进行了探讨。中非联合工商会在中国北京设立了中方理事会秘书处,并在武汉设立了联络办公室。

  为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中国政府支持中国金融机构设立了中非发展基金。基金于2007年6月开业运营,首期规模10亿美元。目前,该基金对27个项目做出投资决策,投资额5亿多美元,涉及农业、电力、建材、矿业、机械、工业园区等多个领域,带动中国企业对非投资近40亿美元。

  中国在赞比亚、毛里求斯、尼日利亚、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国的6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已开工建设,部分合作区招商工作取得进展,已开始有企业入驻和生产项目投产。

  (三)贸易

  2007至2008年,中非贸易快速增长。2008年,中非贸易额达1068亿美元,提前两年实现了中非领导人在北京峰会上提出的2010年底中非贸易额达1000亿美元的目标。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非贸易较大幅度下滑,1至7月中非贸易额449.9亿美元,同比下降28.7%。

  为促进非洲对华出口,中国与31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完成了涉及478个税目(按2009年中国海关税则8位编码计)输华商品的免关税换文,并于2007年7月1日起陆续实施。为促进非洲商品对华出口,中方举办了2次非洲商品展。

  (四)金融

  中方积极参与非洲开发银行捐资及多边减债行动,并加强与非洲主要地区性金融机构合作。2007年5月,非洲开发银行理事会年会在中国上海举行;200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非洲开发银行联合举办农村金融研讨会;同年9月,中方正式承诺参加东南非贸易与开发银行普遍增资计划;2009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承办了西非开发银行第73届董事会。

  中非金融机构的商业性合作不断扩大。2007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出资54.6亿美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这是目前中国在非洲最大的金融类投资项目。中国银行通过在非洲的分支机构和代理行网络,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向双方企业提供包括国际清算、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和银团贷款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双方企业的业务合作,促进了中非贸易及投资往来。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通过授信、银团融资等方式,积极参与对非合作。

  (五)农业

  中方与有关国家双边农业合作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北京峰会后与埃及、南非等10多个非洲国家已签署农业合作文件。中国向摩洛哥、几内亚、马里、中非、乌干达等33个非洲国家派遣了104名高级农业专家,为非洲国家援建的10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为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农业生产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继续加强与非洲国家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内的合作,共派遣665名专家赴7个国家提供技术指导、培训技术人员。

  (六)科技

  北京峰会后,中方同部分非洲国家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支持先进适用技术在非洲推广和应用。中国积极响应“连通非洲”倡议并出席了在卢旺达举行的“连通非洲”峰会,鼓励有实力的中国通信企业参与非洲国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支持了非洲国家建设信息社会、缩小数字鸿沟的努力。

  (七)航空、质检等领域合作

  北京峰会后,中方新开通了北京至拉各斯、罗安达2条民航直达航线,并计划开通至喀土穆的直达航线。此外,埃及、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肯尼亚、阿尔及利亚5国航空公司已开通直达中国的定期航班。目前,每周往来于中非之间的定期航班已有36班。

  2007年9月,在国际民航组织第36届大会上,中方承诺2008年至2011年每年向国际民航组织“非洲航空安全全面地区实施计划”捐款10万美元,用以帮助非洲国家提高民航安全水平。目前,中方捐款已落实近20万美元。

  中非质检合作不断加强,中国与阿尔及利亚、南非、苏丹、布隆迪、马拉维、摩洛哥、埃及等7国签署了涉及工业品检验、农产品检疫、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协议。

  三、社会发展领域

  (一)发展援助与减债

  北京峰会后,中国继续向非洲各国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重点加强对非洲社会、文化、民生、公益等领域的投入,使当地人民切实受益。截至2009年底,中国对非援助规模按照在北京峰会上做出的承诺比2006年增加一倍。

  截至2009年9月,中方在北京峰会后向非洲国家提供26.47亿美元优惠贷款用于支持28国54个项目,20亿美元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用于支持10国11个项目,其中3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涉及通讯、交通、能源、电力、水利、建筑、航空、矿产、农业、工业等10多个行业领域。

  中国已与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33个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签署了免债议定书,办理了免除上述国家截至2005年底对华到期无息贷款债务的手续。

  (二)人力资源开发

  北京峰会以来,根据非方实际需要,中国在经贸、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农业、减贫、海关、质检、电信、环保、海事、新闻等领域,至今年底将为非洲国家培训15000多人。

  (三)教育

  为落实在北京峰会上做出的承诺,经与非洲国家协商,中方共为非洲国家新建96所农村学校,并为30所学校提供了教学设备。目前,用于装备30所学校的教学设备已运抵交付;在96所新建学校中,91所已经开工,其中66所已竣工,另外5所将于今年底前开工。

  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中方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举办两期“发展中国家公共管理硕士生项目”,共有来自16个非洲国家的42名学员参加了这一培训项目。中国积极帮助非洲国家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与埃塞俄比亚政府合作兴办的职业教育学院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

  北京峰会后,中国政府向非洲国家提供的奖学金留学生名额逐年增加,其中2007年和2008年分别比上年增加700人次,2009年比上年增加600人次。目前,非洲国家在华奖学金留学生总数达4000人,比2006年增加了一倍。

  目前,中国在埃及、贝宁、博茨瓦纳、多哥、津巴布韦、喀麦隆、肯尼亚、利比里亚、卢旺达等16个非洲国家开设了23所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帮助非洲国家开展汉语教学。

  (四)卫生

  为落实在北京峰会上做出的承诺,经与非洲国家协商,中方为28个非洲国家援助建设医院,其中,26所已经开工建设,另2所将于今年底前开工。中方还向毛里求斯和尼日尔提供医疗设备,目前已运抵交付。

  中国在非洲国家的30所疟疾防治中心均已挂牌设立。中方连续3年向36个疫情较重的非洲国家提供抗疟药品。

  2006年11月以来,中方总共向42个非洲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1200人次。其中,向乍得、塞内加尔、安哥拉、马拉维复派或新派4支医疗队。此外,中方还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药品和医疗器械援助。

  四、人文交流与合作

  (一)文化

  文化上交流互鉴是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峰会后,非洲国家共有15个政府文化代表团访华,中国共与15个非洲国家签署了文化协定年度执行计划。中国在埃及、毛里求斯、贝宁设立的中国文化中心,已成为非洲人民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峰会后,中国先后有20个省市的艺术团组共734人赴非洲访问演出,参加了非洲国家举办的27个艺术节或庆祝活动。中方共邀请21个非洲国家的艺术团组370人来华访问演出并参加中国举办的国际性艺术节。

  中非双方互办“文化聚焦”活动,成为中非文化交流的亮点。2008年10月,“2008非洲文化聚焦”活动在中国深圳成功举行,2009年4月至10月中方在20余个非洲国家举行“2009中国文化聚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双方文化和文化交流成果,有力推动了中非文化交流的发展和繁荣。

  2007年起,中国文化部进一步充实了“非洲文化人士访问计划”的内容,已先后分6批邀请非洲国家的61位文化官员和文化人士来华,参加“文化政策圆桌会议”、“客座艺术家来华创作”、“文博专家挂职调研”等活动,推动中非文化交流向纵深发展。

  2009年,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创办了《非洲》杂志月刊,成为中国民众了解非洲的新窗口。

  中非文化交流日益增进,不仅为中非人民架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也为世界不同文明互鉴共进做出了贡献。

  (二)青年

  青年交流成为中非友好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9年9月,中国共有281名青年志愿者赴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塞舌尔、突尼斯、毛里求斯、厄立特里亚、利比里亚、加纳等非洲国家,从事医疗、卫生、体育、农业、教育等方面的志愿服务,为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发挥了独特作用。

  2007年初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非期间宣布3年内邀请500名非洲青年访华。根据这一计划,北京峰会后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分三批邀请500名非洲青年访华。2009年8月,第三届中非青年联欢节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48个非洲国家和非盟委员会的177名青年代表来华参加了联欢节。

  (三)妇女

  中非妇女界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妇女代表团频繁互访。中国全国妇联在莱索托、吉布提、苏丹、津巴布韦、毛里求斯5个国家建立了妇女培训与交流中心,先后向14个非洲国家妇女组织提供28批物资援助。

  2009年10月,中国全国妇联与埃及国家妇女委员会在开罗联合举办了“中非合作论坛-妇女论坛2009”,来自28个非洲国家的妇女代表出席,共同发表了《中非合作论坛—妇女论坛2009宣言》,为中非妇女合作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四)旅游

  北京峰会后,阿尔及利亚、佛得角、喀麦隆、加蓬、卢旺达、马里、莫桑比克、贝宁和尼日利亚9国新增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总数增至27个。2007年首站前往非洲国家的中国公民达23.44万人次,同比增长36%。2008年,中国公民首站前往非洲国家32.2万人次,同比增长21.8%。

  (五)新闻媒体

  中非新闻媒体交流取得积极进展,多批非洲国家的政府新闻官员和媒体人士赴华交流研讨。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在非洲国家落地范围逐渐扩大,中非广电节目交流进展顺利。

  (六)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

  2008年8月至9月,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第13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中非双方奥运健儿同场竞技并屡创佳绩,为中非友谊增添了新的光彩。

  非洲国家运动员顽强拼搏,在奥运会上取得12金、14银、14铜,在残奥会上取得48金、29银、24铜的好成绩,有的非洲国家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首次夺得奖牌。

  五、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论坛机制运转顺畅,有力推动了峰会后续行动的落实。北京峰会后,论坛中方后续委秘书处与非洲驻华使团举行了8次磋商,论坛第六届高官会成功举行。今年以来,为筹办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和第七届高官会,中非双方进一步加强在论坛框架下的磋商与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中非双方积极致力于推动论坛在创新中发展,以不断赋予论坛新的内涵和生命力。除创立中非外长级定期政治对话机制、开展多边议会交流外,中非以论坛为平台在青年、妇女、新闻、民间友好组织交流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拉维成为中非合作论坛第50个成员国。

附件:

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处2004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38296号-17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3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 邮编:100701 电话:86-10-65962810,86-10-65962827